“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五年前的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要求和嘱托。如何上好这堂“关键课程”?bet356体育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们,五年来不断探索,努力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理论、有引领、有温度、有实践的课。今天,官微与您分享10位思政课教师的铸魂育人故事。
“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认知中国”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祁志钢
如何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学院连续多年以“认知中国”为主题,带领青年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京华大地,上好了一堂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2020年以“认知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思政课教师和学生走进怀柔雁栖镇大地村,经过精心课程设计,在大地村师生共同参加田间劳动,听取老党员讲述奋斗中逐步富裕的故事,共同在堂前屋后听取村民的朴实感受,共同见证了三代住房的变迁和乡村煤改电的真实状况。在大地村三天的“劳学住食感思悟”,学生们表达最多的就是对更深切地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后的付出,感受到脱贫攻坚是一个个平凡构成的伟大。两年后,2022年以“认知中国——中国式现代化”为主线,师生们走进红庙村。在红庙村,学生脱口而出的是感慨于民宿房屋美丽的“哇”,是感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妙……通过参观调研、微党课、文化体验、基层访谈、现场教学等环节,见证新时代伟大变革,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讲好“四个自信”。
▲2022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走进红庙村
“在学理论证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增加了政治认同”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周颖
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2022年9月底,我为理论社团和读书社团同学做了一场“人间正道:中国发展模式及现代化道路”讲座。我中间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发展模式及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一名男生举手回答:是共同富裕!我又追问道,那历次农民起义中提出“均贫富”的口号是共同富裕吗?他认真思索后回答:农民起义提出来的均田免赋、均贫富是最终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共同富裕不是封建社会的那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本制度也决定了没有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我又接着问他,那我们走的现代化道路怎么能实现共同富裕呢?他立刻说,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他同学补充道,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学理的推导论证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增加了政治认同。活动结束,我主动加了他的微信,交谈中得知他来自偏远山村,家庭经济困难,我当即邀请他加入学生“星火”理论社。因为他基础好,理论学习能力强,我带着他做科研,帮助他完成模拟政协提案,鼓励他独立申报调研项目,完成思政课学习的转化。三年中,他的专业成绩总排名年级第一,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十佳大学生”、新时代“优秀共青团员”等。
“传承信仰,这就是思政课的力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教研室主任 薛薇
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转眼之间已有30余年了,回首往事,有许多的宝贵记忆、难忘的感动时刻。2021年,“百年青年力量”系列宣讲“百年党史·信仰力量”在学院礼堂开讲。我是八位主讲老师之一,演讲题目是“改革开放中的‘青春锋’”。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群体在实学实干中展现的“信仰的味道”。查找资料、电话采访、整理思路……寻找“锋”的足迹,用理论分析“锋”的力量,准备了近三个月。年逾半百的我,奋斗的发动机排量日趋减小,但就在这次备课中,倏忽改变了。宣讲那天,站在舞台上的我,与其说是在演讲,不如说是在分享感悟;不是在完成工作任务,而是在传递内心的理想信仰。演讲会结束后,有一位同学找到我。他说:“老师,您的演讲让我们更全面地知道了改革开放早期青年群体的奋斗形象,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仰。同为青年人,我感受到了差距,但同时也很受鼓舞。老师,我也要像前辈们一样,树牢理想信念,奋斗不已,也会把这份感悟辐射出去”。这是思政课力量的表现、转换和赋能。我高兴、我快乐。以我之所能,激发思政课力量将成为我念兹在兹毕生的追求。
“三年前这封信,没想到老师真帮我们保存下来了”
“百年党史与青年责任”课教研室主任 王琪
▲学生“给三年后的自己”手写信
思政课的首要目标是为了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确定人生目标,勇担责任使命。2021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我为大一新生们设置了一项“特殊任务”——请同学们“给三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2024年,这封来自三年前新生们给自己的信,又回到了如今已是毕业生的手中。来自2021级法律事务班的张佳雯说:“没想到老师真帮我们保存到快毕业,今天我收到三年前写给自己的信,一下子就想起当年刚来学校时的目标。”2021级软件技术班贾建说:“拿到它的时候我心中特别忐忑,不知道现在的自己是否已经实现当年的梦想,会不会让三年前的自己失望。”翻开“给三年后的自己”的每一封信,都承载着同学们的期盼和梦想。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更加清楚自己的时代责任,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把‘小我’融入‘大我’,让新时代青年了解世界、了解中国”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 张子荣
“形势与政策”课如何让学生听得懂、愿意听?我想只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观点的交互中,才能上出好效果。记得在一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课中,有一位同学举手提问:“老师,我们真的能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吗?跟我们个人又有什么关系?”我十分高兴,当学生能够提出质疑时,这意味着个人的“小我”已经开始在世界和人类的“大我”中找寻位置了。“同学,你的问题很好。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实现这些梦想,光靠个人奋斗是不够的,都需要彼此间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国家发展同样如此,需要通过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增进彼此信任,共同应对未来的诸多风险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是我们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最好方案。”随后,许多同学开始加入到话题讨论,课堂气氛逐渐变得温暖而鼓舞人心。大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个人和世界相参照,纷纷表示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在实践教学中,把党的创新理论写在京华大地上”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研室主任 杨春桃
▲2021年,杨春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进行现场教学
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的价值认同需要经历“认知—情感—行为”三个阶段,其中,“行为”是价值深度提升的重要环节。因此,思政课教学除了在理论教学上要讲透道理、展现情怀外,还要让理论接地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京华大地上。在5年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坚持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行走的思政课”“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实践活动,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大红楼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美丽乡村”调查研究,体察社情民情,参加“劳动锻炼”,暑期对贫困县中小学生进行“线上教学”,努力奉献社会,充分延伸课堂教学,努力践行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沉浸式的思政课堂,引领数字青年成长”
虚拟仿真教学教研室主任 申淑玮
▲申淑玮通过沉浸式虚拟仿真手段为学生上思政课
数字时代的思政课怎么创新?我在虚拟仿真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青年的网络思维方式。在课前,聚焦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将虚仿资源“血战湘江”与“百年党史与青年责任”课程“体现历史场景中的信仰力量”部分相融合,让同学们在VR体验中,体悟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通过搭建浮桥交互任务,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老百姓能把家里的门板、木板拿出来拥戴支持红军?”同学们在体验后纷纷体悟到:是因为老百姓知道红军代表的是老百姓的利益,时时刻刻想着老百姓。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在求职就业时要把祖国发展和青年社会责任放在心中,让个人价值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
“思政课里的‘美术作业’,让学生们用画笔来思考”
思政课教师 张隆隆
思政课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教学。一次思政课上,结合书画专业班的特点,我在思政课上布置了一次“美术作业”:请同学们以“我眼中的基层劳动者”为主题完成一幅素描绘画作品,注明创作的背景和主旨。同学们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大家选取了社区志愿者、环卫工人、快递员、保安员、城郊老农等基层劳动者的劳动场景为创作灵感来源,同时生动地讲述了作品背后的感人故事。这次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基层劳动者深厚的崇敬之情,也让学生自主理解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激励同学们向劳动人民学习、为劳动人民叙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我眼中的基层劳动者”学生作品
“把故事融入教学,与青年共情共鸣”
思政课教师 董宇坤
从警校来到北青政,教学场景变了,但是育人理念不变。寓道理于故事,并巧用故事所蕴含的情绪价值来感发学生,是我上好思政课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在一次思政课上,我选取了当时热播剧《觉醒年代》中的片段:李大钊护送陈独秀去天津的途中,满目都是流离失所、沿途乞讨的难民。他们把身上仅有的银元送给一位乞讨的老大爷,无奈杯水车薪。此时此刻,陈独秀才彻悟仅靠个人的一点善意挽救不了国家危亡、人民苦难。于是,决心建党。李大钊说:“好,仲甫兄,让我们对着这些同胞宣誓吧!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我愿意奋斗终生!”看到这里,不少同学热泪盈眶。生动的故事远胜长篇累牍的说教,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建党初心。
“讲好校史故事,用好这个生动教材”
思政课教师 尹磊
校史是一份思政的生动教材,bet356体育官方网站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的学校,讲好校史中的思政课,有利于传承红色精神,弘扬校园文化,培养新时代青年。2023年,我与700多名2022级学生走进校史馆,在一段段历史、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文稿中,深刻感受学院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广大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青年有响应”的优良作风,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做到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记得一位同学参观后感叹道:我深深被学院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精神所感动,艰难曲折创业之路镌刻着每一位北青人的奉献。如今,我们也要做好北青政的主人,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10个思政育人故事只是北青政思政课堂的片段和缩影,多年来,学院彰显“政治、青年、人文”特色,不断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组合拳”,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讲到青年心坎上,筑牢新时代青年的思想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