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中国高等教育》|杨志成: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消息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杨志成    发布时间:2024-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坚持思政课建设

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创新理论与

大中小学思政课相结合?

如何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2024年第18期

刊发bet356体育官方网站

党委书记、研究员杨志成

理论文章

《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

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解读


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摘  要  


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创新理论纳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思政课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任务,是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围绕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比较逻辑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知识谱系;在课程实践中推进改革创新,探索形成“理论与故事”“穿越与思考”“典礼与班会”等课程实施形式,不断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构建面向大中小学的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通过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思政课;主题课程群;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创新理论纳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是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思政课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任务,是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研究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知识谱系

以支撑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建设的基础是知识谱系的构建。科学的知识谱系确保了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针对性。党的创新理论的课程转化,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体系研究和课程开发研制。“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范畴和研究范式构建研究”课题组依托重大项目成果转化,为开发“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提供了学术支持。



1.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史逻辑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范畴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范畴既包括中国式现代化历经百余年曲折不断发展的奋斗历程;也包括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立和发展面临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还包括面向未来,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范畴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总结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阶段和历史进程,坚持走自己的路,总结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规律性、实践先进性和未来趋势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未来思路、未来目标、未来趋势、未来路径,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自信和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从近代到新时代,分别从五个历史阶段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历程进行了总体分析和概论,是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范畴研究的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范畴研究的基本范式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研究范式,辅助演绎推理、比较研究、实证归纳等研究范式。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范畴和范式的构建,为中国式现代化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提供了史论内容与方法。



2.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范畴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根本遵循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思想体系,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为内涵和本质的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范畴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范畴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构建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思想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理论遵循,构建具有原创性、学理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范畴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演绎思辨研究为主体,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与实证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多种研究范式相融合的综合研究范式,为中国式现代化课程的本体论和总论内容开发提供了系统支持和方法论引领。



3.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实践范畴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范畴主要包括,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研究的一系列本质要求、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战略方法和策略的安排。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范畴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伴随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不断丰富。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范畴是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思想体系,构建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体系和策略体系,体现了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设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安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范畴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实践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范畴的系统建构。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范畴的研究范式主要采用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研究范式,辅助比较和历史研究的范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实证研究范式,为中国式现代化课程建设的实践论内容开发提供了框架和引领。



4.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逻辑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比较范畴


中国式现代化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创立的具有比较属性的现代化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的构建具有比较现代化的先天属性。


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范畴是吸收借鉴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主流思想与经验,通过比较研究,厘清鲜明特征和比较优势,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范畴是基于比较现代化研究范式的研究成果。比较现代化研究范式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辅助理论演绎和历史研究、实证研究支持,为中国式现代化课程的总论部分提供了重要的内容支持。



研制开发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


课程建设涉及课程实施的课程载体、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等内容。课程实施载体就是指学校开设的课程设置,包括课程实施的类型、时间、空间等资源条件。课程内容主要指课程编制的大纲、课标、教材、教学方案等。课程实施的方法主要指课程最终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方式方法。课程评价主要指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案、评价结果等。本文重点介绍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实施的载体设计、课程大纲和课程实施方法等内容。



1.以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

为课程实施载体


将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内容纳入课程体系,首先要做好课程设置的安排。一是与专业基础课相结合,做强课程思政。开设“中国式现代化概论”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以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课程方式为学生夯实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二是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相结合。在课程中按重点单元安排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课程。三是与“形势与政策”课相结合,将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内容纳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体系中,推动专题讲授与相关内容融合讲授相结合。通过三个结合的课程载体设置,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的构建。


在大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高校指导周边中小学在高中的选修课程和义务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设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课程。以大学引领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初步形成。



2.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大纲


中国式现代化知识谱系的构建,为中国式现代化课程大纲的构建提供了支撑。依据知识谱系,课题组从总论、分论、实践论三个维度研制了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大纲。


总论部分主要从“史论”“本体论”视角,运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比较逻辑的范畴和范式,总体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内容。这部分课程可设置四讲,分别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和重大成就,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自信,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认同。


分论部分主要是结合实际,运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结合的范式,具体讲授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内容。这部分可设置八讲内容,分别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实践论部分主要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感受和未来展望,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认知认同,增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此课程可设置四讲,分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年责任”“中国式现代化与我的担当”“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展望”。



提升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的

针对性和吸引力


为了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团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形成丰富多样、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教学范式案例群。


“理论与故事”,打造有温度的“中国式现代化概论”“大思政”课系列产品。教学团队要坚持理论与故事并重,在整体的课程设计中,可单独设置“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课程可从“六个必须坚持”入手,通过浙江“千万工程”、北京“接诉即办”、大国重器“中国芯”、破解难题“浦江经验”、县域发展“晋江经验”、“一带一路”建设等新时代中国故事,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穿越与思考”,激发大中小学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面向大中小学生讲授“中国式现代化”,既要讲好当下,也要讲好历史,这就需要把“中国式现代化”放在中国近代史中讲道路选择、讲信仰坚持、讲拼搏奋斗。老师在授课中通过结合学生自我、学生父母、学生祖父母的出生年份进行100年的穿越启发,提出三个问题,“如果早出生100年你将与哪位名人相遇?遇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如果你的父母早出生100年将与哪位名人相遇?遇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如果你的爷爷或奶奶早出生100年将与哪位名人相遇?遇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在具身学习中回溯历史、认清形势、感受抉择、坚定道路,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探索。


“典礼与班会”,专题思政课程融入大中小学日常教育。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实践中,课程不仅可以作为独立思政选修课融入中学教学体系中,还可以融入教学研讨、毕业典礼、主题班会等“大思政”课中。在大学老师的指导下,中小学主题班会可以以“遇见四十岁的自己”为题,组建团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在喜剧的欢笑中上好一堂堂以学生为主角的“大思政”课。


在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群建设的基础上,高校要不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与中小学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广“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课程,面向大中小学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的生动实践,激发青少年未来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热情,真正通过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bet356体育官方网站    •    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bet356体育官方网站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街9号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50017

Baidu
sogou